原创 本报 文学报
持续月余的抗击疫情,令全民都将关注点聚焦在医生这个群体上,太多的新闻在讲述,无论自身防护是否到位,面对病人,医生总是出于本能地冲在第一线。医者不仅仁心,也同时是一个个理想主义者,不问世事艰难,但求无愧于心,不负身上白衣。
脱下白衣,医生也是你我之间普通的一员,会追星,爱看网文和动漫,深夜下班点外卖炸鸡,偶尔给自己煲些心灵鸡汤,转发抽奖微博。而这,才是最真实的。
今天分享给大家的文章来自近年网络文学医疗题材文代表作《大医凌然》。作为阅文集团旗下起点中文网大神作家,志鸟村的硬核医学文《大医凌然》长期占据中国原创风云榜TOP1的位置,志鸟村在创作时参考了大量医学资料,更进入医院实习、观摩了多台手术,作品充满真实可感的医疗细节,得到大量医务工作者的好评,在网文圈内掀起了“医疗文”热潮。此外,也被视为现实题材网络文学的精品之作受到中国作协的肯定和扶持。
小说中的主角凌然,年轻气盛,进入了一个为他提供完备资源的医院,大展身手,大量医疗专业术语的出现与解释让读者得以浸润于“医学技术知识”的闪耀之中,现实中的医生,当然不会个个都如此顺利,但这寄托了作者和读者的深切期待和希望。
以此文,致敬当下在一线奋战的医生们。
“系统”下的大医与“系统化”的现实
——评志鸟村《大医凌然》
文 / 王鑫
(本文选自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编选年榜,刊于本报1月23日)
很多人在提及《大医凌然》时会说,这是一本难得的现实题材小说,写了一位“纯粹”的外科医生。主人公凌然颜值过人,却为人高冷,除了外科手术,万事不关心。理由也非常简单:世界上有什么事比做手术更加有趣?谈恋爱?不如专心开挂、认真行医,将外科手术的高峰攀登到底,俨然一个纯粹的行业专家的样子。而作者志鸟村在这本书中也继续发挥自身特长,在行文间铺设了满满的医学知识,让凌然的专业水平真实可感,读起来非常“硬核”。
但如果只讨论这样的凌然,小说只讨论了一半。读者将这部小说视为“爽文”,放在“熬夜也要看”的书单中,称“一口气可以看四五百章”“根本停不下来”,恰恰证明了是小说讲故事的方式、而不止于讲述的题材有着强烈的吸引力。为了解释这点,我们就无法绕开凌然背后的“金手指”——医术系统。
“医术系统”是近年来流行的“系统流”中非常简单的一个设定。此前,“系统流”已然承担了种田、做饭、刷题、升职等一系列工作居家实用功能,颇有“万物皆可系统”的趋势。与人们想象的不同,这类“金手指”并不直接指向世俗意义上的“成功”,而是指向提升“专业度”,是一种被严格限定的“外挂”。“医术系统”也没有超出这一范围:不单发布的任务与完成后的奖励都与手术有关,病人的衷心感谢和同行的认可也能化做宝箱,开出精力药剂与技能书,让凌然不断扩大手术范围,延长手术时间,快速而高效地投入下一台手术。
“做手术”无疑是《大医凌然》的核心情节:一台连着一台,无休无止,只不过手术的对象从断裂的指头变成断裂的跟腱、从出血的内脏变为癌变的内脏、从受伤的烤肉店老板变成受伤的烤肉店的客人……理论上可以无限延长。而系统的存在,则为这件简单的事情赋予了目的:点亮手术技能科技树。凌然每完成一项系统发布的任务,每拿到一项新技能,都变得更为强大,离点亮新的术式又进了一步。此时,凌然不仅仅是在做手术,更是在一块巨大的技术版图上开疆拓土、攻城掠地。
电视剧《良医》中的主角同样侧重于展现硬核知识
于是,对这部小说而言,“做手术”只是故事的表层,完成“系统”发布的任务才是叙事的根本动力。在“百岁山疗养院”的故事中,系统发布了“为患者解决痛苦的时长达到1万小时”的限时任务,凌然为了完成它,夜以继日、不眠不休地为养老院的老人、工作人员和同事(约等于他能见到的每一个人)进行推拿,终于拿到奖励:新的推拿术。这一切看上去就像是电子游戏的任务系统,用清晰明确的目标和奖励把推动人完成任务,而奖励,往往联系着下一个目标的实现。相比于医生的责任心或治好病人的愿望,这种一人一“机”间的简单互动,才是最根本的叙事动力。
在互动中,凌然接受了“系统”的驱动,并根据“系统”的奖惩调节行为。小说在第529章提供了一个非常生动的细节:想为了获得更多奖励,凌然专心刷手术量,意欲塞满每一间病房,令医院长期处于满载状态。直到某天查房,他发现病人在空病房中更容易掉落“衷心感谢”宝箱,便开始反思自身,主动降低手术量。可是,若不是“系统”重合了现实“设定”,凌然又哪里来的动机不去“刷数据”呢?甚至有人问:“主角是被系统寄生了吧?”
“系统”是凌然与现实之间的中介,却又替代了“现实”本身,成为凌然投以能动性的对象。这里具有切实的风险:若是将人的欲望与“系统”的反馈搭载在一起,那么人也会按照系统的方式反过来规训自身,最终想“系统”之所“想”,欲“系统”之所“欲”。彼时,“人”反而会成为“系统”操作现实的中介,工作的目标将不再是以“人”为中心的医术和医德,而是以“系统”为中心的“开更多宝箱”“再拿一本技能书”。这样一来,成为“大医”,也就和玩一款特别“肝”的养成/收集游戏别无二致了。
此时,凌然“大医”的马甲下,露出了“玩家”的身形。凌然首先是一个满足了“系统”的好玩家,然后才是一位满足了患者的好医生。幸运而具有征候性的是,“大医”的目标与“系统”的目标完全一致,达到了“人与外挂合二为一”理想的状态。可凌然自己又在哪里呢?究竟是他借助“系统”成为了顶尖外科医生,还是系统在他身上实现了自身目的呢?实际上,最有意味的是,无视二者间的裂缝,将玩家凌然体认为“大医”,才是文本之外的作者和读者的共同选择,代表了某种共通的心愿。这才是《大医凌然》最“现实向”的部分。
国产纪录片《人间世》剧照
其实,我们很难判断,对读者而言,究竟是硬核医疗文写作难度极高,使得它一出现,便填补了类型的空白,自带吸睛大法;还是“系统”为小说的快感模式辅以双翼,将“爽”推上了新的高地。不管怎样,《大医凌然》是一本能轻松阅读的小说,系统带来的升级快感和“硬核”专业知识令作品本身充满吸引力,让读者近距离感受了医生这一群体的魅力。
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编选“漓江年选”入榜篇目
(2018-2019)
2018、2019年,对于网络文学来说是相当严峻的两年。外部压力接踵而至,不过,网络文学并未像影视业、游戏业那样直接进入“寒冬”,而是退守一步,“挖洞积粮”。这充分显示了,经过20年的独立发展,网络文学已经具有了相当强韧的内驱发展力和抗压能力。
网络文学向纵深发展的力量主要来自成熟的粉丝经济。在男频,主要表现在“本章说”功能发挥出凝聚“集体智慧”的巨大力量;在女频,主要表现在“磕CP”形成的广泛的参与性文化。极高黏性的粉丝文化,使网络文学有能力抵抗由业外资本发起的“免费模式”冲击,将之收纳为收费模式的补充形式 “老白们”已经不是被动消费的用户,而是高度参与的粉丝,从“粉丝共读”到“粉丝共创”,他们的刚需已经从“可读的文本”提升至“可写的文本”——当年罗兰·巴特只能“纸上谈兵”的理论设想,终于在中国最普罗大众的网络文学实践中落地生根。本双年选入榜的大部分作品(包括小众特色文、类型精品文、梗文等)都得益于粉丝经济肥美土壤的滋养。
近两年来,政府监管政策的加强以及对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大力倡导,也对网文形态起到相当的塑造作用,大批“现实文”乃至“冲奖文”涌现出来。不过,如何将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原则与网文的“爽感模式”良好结合起来,目前仍是一个难题,这里推荐的几篇现实文(《大医凌然》《重生之出人头地》《天才基本法》)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。
—— 邵燕君 肖映萱 吉云飞
邵燕君 吉云飞主编:《中国网络文学双年选(2018—2019)/男频卷》,漓江出版社,2020年出版
邵燕君 肖映萱 主编:《中国网络文学双年选(2018—2019)/女频卷》,漓江出版社,2020年出版
【男频卷】
1. 《诡秘之主》(爱潜水的乌贼,起点中文网)
2. 《大王饶命》(会说话的肘子,起点中文网)
3. 《牧神记》(宅猪,起点中文网)
4. 《我有一座冒险屋》(我会修空调,起点中文网)
5. 《秦吏》(七月新番,起点中文网)
6. 《大道争锋》(误道者,起点中文网)
7. 《重生之出人头地》(闹闹不爱闹,掌阅文学)
8. 《大医凌然》(志鸟村,起点中文网)
9. 《心魔》(沁纸花青,起点中文网)
10. 《谋断九州》(冰临神下,起点中文网)
【女频卷】
1.《破云》(淮上,晋江文学城)
2.《死亡万花筒》(西子绪,晋江文学城)
3.《碎玉投珠》(北南,晋江文学城)
4.《AWM[绝地求生]》(漫漫何其多,晋江文学城)
5.《请勿洞察》(matthia,长佩文学)
6.《天才基本法》(长洱,晋江文学城)
7.《攻略不下来的男人》(袖侧,晋江文学城)
8.《见江山》(好大一卷卫生纸,晋江文学城)
9.《残次品》(Priest晋江文学城)
10.《天官赐福》(墨香铜臭,晋江文学城)
新媒体编辑:郑周明
原标题:《所谓“大医”,不负理想不负人间》
阅读原文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搜集,并不代表本站观点,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。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告知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